重外青年三下乡|枫香树下学党史,纪念碑前忆烈士

2022-09-01 15:20     /www.jsnewsw.cn

(通讯员 徐思源 莫婷)为感受红色气息,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7月26日上午,重庆外语外事学院2022暑期三下乡“共铸百年·探忆安稳”社会实践团来到綦江区安稳镇羊角村进行“沉浸式”党史学习。分别在羊角村枫香树邓华驻扎旧址与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处实地学习党的革命历史,深刻领悟党取得辉煌成就的艰苦征程。

图片1.png

图为羊角村书记何康陪同实践团前往枫香树邓华驻扎旧址  李晨毓摄

走过羊肠小道,实践团来到枫香树邓华驻扎旧址。在树干粗壮、枝繁叶茂的枫香树下听老党员陈光和讲党史。“这棵高30米宽8米的枫香树也叫作‘将军树’,今天,我给你们讲讲将军与‘将军树’的故事。”老党员用铿锵有力的话语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红色党史故事。“当年,中央红军红一军团一师二团政委邓华就在树下的土地庙里歇息.....”一段段历史记忆不断涌现,实践团成员听完陈光和老人在枫香树下慷慨激昂的宣讲后,对于红军精神、党史信念的认知更加深入。

图片2.png

图为老党员陈光和在枫香树下为实践团讲党史  李晨毓摄

一本好的历史教材,是纯净党性的营养剂。作为当地的老党员,陈光和带对党的一片赤诚之心全身心的投入到义务讲解员的工作中。这一站,便是数十余年。

“党史宣传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据陈老介绍,从第一次为游客团队讲解至今,已为80多个来綦的团队讲述了发生在枫香树下的党史故事。“一颗红心献给党”,关于党史的一言一句都是老党员陈光和对于初心使命的践行和彰显,更是对长征精神的生动诠释。

图片3.png

图为老党员陈光和同志与实践团成员在枫香树下合影  徐思源摄

随后,实践团成员来到羊角学校旁的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处。石碑高200厘米,宽80厘米,碑的正面刻有“为国捐躯”4个大字,左边小字刻为抗美援朝光荣牺牲烈士纪念碑。1950年,战火燃烧到重建家园的新中国边境,支援邻国、保卫祖国刻不容缓,“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成为必须手段,中国人民志愿军便踏上抗美援朝的征程。而在志愿军队伍中,涌现出无惧牺牲的羊角先烈。

图片4.png

图为羊角村支部副书记陈萍为实践团讲解纪念碑的由来  徐思源摄

羊角村支部副书记陈萍同志介绍到,为纪念1952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两位烈士:蒋朝二、赵兴隆,羊角村村民自发捐钱建立此碑。为警醒后人不忘先烈、铭记历史,自此这块石碑便长久屹立在安稳镇羊角学校旁。

石碑上镌刻的部分字迹已被风雨抹去,留下70年岁月蒙尘的痕迹。亦如革命烈士已化为泥土,但英雄精神永驻人民心间,绝不会被“雨打风吹去”。据悉,学校将此地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时常在此举办爱国主义教育等活动,用以警示当代青年学生铭记革命先烈,赓续红色精神。

图片5.png

图为实践团成员认真听羊角村副书记陈萍同志的讲解  李晨毓摄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当代青年应该继承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优良品质,也要继承并传承爱好和平、互帮互助的民族精神,更要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当代青年理应珍惜当下幸福生活,积极学习党史知识,让党的精神真正渗透到当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实践团指导老师厉昌晓如是说。

图片6.png

图为实践团指导老师厉昌晓就纪念碑镌刻内容进行党史解读  徐思源摄

[责任编辑:东塍列]